新闻资讯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废气处理风机日常维护的关键步骤有哪些?

2025-07-31

废气处理风机是工业废气治理系统的核心设备,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废气处理效率与排放达标情况。日常维护不仅能延长设备寿命,还可避免因故障导致的停产或环保处罚。以下从实际操作角度,梳理日常维护的六大关键步骤及技术要点:


一、运行状态日常巡检

每日开机前需进行基础状态检查,重点观察风机振动、噪音及温度变化。用手持测振仪检测轴承座振动值(通常≤4.5mm/s),若超过6mm/s需停机检查叶轮平衡或轴承间隙。通过红外测温枪监测电机与轴承温度(正常值≤75℃),高温可能预示润滑不良或过载。同时,检查风机进出口软连接是否老化开裂,该部件易受废气中的酸性气体腐蚀,需每季度更换一次。


二、叶轮与流道清洁

废气中常含有粉尘、油雾或结晶物,长期沉积会导致叶轮动平衡破坏。每周需关闭风机,打开检修门,用压缩空气反吹叶轮(压力≤0.6MPa),清除附着物。对于黏性物质(如化工废气中的树脂颗粒),需用软质刮刀清理,避免损伤叶片涂层。流道清洁后需手动盘车,确认叶轮旋转灵活无卡滞。某钢铁厂曾因未及时清理叶轮积灰,导致振动值骤增至12mm/s,更换整个转子组,直接经济损失超5万元。


三、润滑系统维护

轴承润滑是风机维护的核心环节。采用锂基润滑脂(NLGI 2级)的场合,需每运行500小时补加一次,补加量控制在轴承容积的2/3。对于强制润滑系统,需定期检查油泵压力(正常值0.1-0.3MPa),油站滤芯每3个月更换,油品粘度需符合ISO VG 32标准。电机轴承润滑周期可延长至2000小时,但需注意环境温度超过40℃时,润滑间隔应缩短30%。某制药企业因忽视电机轴承润滑,导致轴承保持架断裂,电机扫膛报废。

废气处理风机

四、电气系统检测

每月需用兆欧表检测电机绝缘电阻(≥1MΩ),若低于0.5MΩ需进行干燥处理。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,特别是变频器输出侧电缆,因高频谐波易导致接触面氧化。对于采用星三角启动的风机,需验证转换时间(通常10-20秒)是否准确,时间过短可能导致启动电流超标。某印染厂因继电器触点烧蚀,星三角转换失败,电机长时间处于高压启动状态,线圈烧毁。


五、性能参数校准

每季度需对风机进行性能测试,重点核对风量、风压与效率。用热式风速仪测量进出口风速,计算实际风量(Q=3600×F×V,F为截面积),与设计值偏差应≤5%。静压测试需在管道直管段安装皮托管,所测压力应符合风机特性曲线。若发现效率下降超过10%,需检查叶轮与进气室的间隙(通常为叶轮直径的1/100),过大间隙会导致内泄漏增加。某水泥厂因叶轮与壳体间隙达8mm(标准值3mm),年多耗电超12万度。


六、环境适配调整

沿海或高湿度地区(如盐城)需注意电气柜防潮,可加装温湿度控制器,维持柜内相对湿度≤65%。冬季低温环境(≤-5℃)启动前需预热电机,避免润滑油粘度过高导致轴承磨损。对于处理含氯废气的风机,需定期检测壳体与叶轮的腐蚀情况,304不锈钢材质在氯离子环境中仍可能发生点蚀,建议每半年进行渗透检测。某化工企业因未做冬季预热,风机启动时电流超限,触发变频器过载保护。


七、备件管理与应急准备

建立关键备件清单,包括轴承(SKF或NSK同级)、润滑脂、皮带(若为皮带传动)、密封垫片等,库存量需覆盖单次更换需求加20%冗余。每半年核对备件型号是否与设备匹配,特别是非标轴承需提前定制。应急工具方面,需配备液压扳手(扭矩范围500-2000Nm)、激光对中仪、便携式振动分析仪等专业设备。某电子厂因缺乏专用液压扳手,轴承更换时扭矩不足,运行3天后内圈松动。


八、维护记录与数据分析

每次维护需填写《风机维护记录表》,内容应包括维护日期、项目、操作人、耗材批次、测试数据等。每月对记录进行统计分析,重点关注故障发生频率、备件消耗趋势、能耗变化等指标。通过对比历史数据,可预测轴承剩余寿命(如振动值年增长超过20%需准备更换),或发现效率衰减规律。某环保公司通过数据分析,将风机维护周期从固定3个月调整为动态500小时,年减少非计划停机4次。


结论

废气处理风机的日常维护需构建“预防-检测-调整-记录”闭环管理体系。通过每日状态监控、定期深度清洁、精准润滑管理、电气性能校准、环境适配调整、备件应急准备及数据驱动优化,可降低故障率(预计下降60%以上)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(平均延长3-5年),并确保废气排放持续达标。维护人员需将理论规范与实际操作经验结合,例如通过声音辨识轴承早期故障,或通过电流波动判断叶轮磨损,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。


标签

本文网址:/news/693.html

近期浏览: